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专家顾问

陶立璠

来源: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| 发布时间:2021-12-14| 浏览次数:2406


陶立璠,甘肃兰州人。中共党员。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。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助教、中文系文学教研室主任,教授。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,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,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。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[1]  。

中文名陶立璠别    名秦川国    籍中国民    族汉族出生日期1938年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职    业作家主要成就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三等奖代表作品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》《神秘新奇的世界——民族民俗审美谈》



人物经历

曾担任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中国文学卷》少数民族文学分支副主编。现任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》总编委会委员兼《中国谚语集成》副主编。1996年策划召开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发起成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历任副会长、会长、名誉会长。多次访问日本和韩国、越南,蒙古国,参与和组织国际会议。1991年和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,在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任客座教授;1996——1997年应日本文部省的邀请,在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任客座教授,进行专门的合作研究。曾先后两次参加中日联合考察团,在中国的江苏、浙江,云南和四川纳西族、彝族地区以及日本的冲绳、山形等县做民俗考察。1980——2007年曾先后招收过多届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生,讲授《中国风俗发展史》、《民俗学方法论》、《民间文学专题研究》、《民俗学概论》、《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》等课程。正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《中国民间文学集成·中国谚语集成》的编纂。1999年与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先生共同发起并创建《中国民俗》网站,任该网站第一主持人 [1]  。



主要作品

著有理论专著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》(合作)、《神秘新奇的世界——民族民俗审美谈》、《中国文学答问总汇·民族文学》、《中国民俗学概论》(日本版)、《中国民俗学的理解》(韩国文版)等。主要著作有《民俗学概论》(1987,民族大学出版社)、《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》(1985,广西民族出版社)、《神秘新奇的世界—民族民俗审美谈》(1997,广西民族出版社)、《民俗学概论》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《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》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1979——1989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最佳著作奖。其中《民俗学概论》已被翻译成日文和韩国文在日本和韩国出版。此外与他人合作完成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》(1985,人民出版社)、《中国文化百科》(1991,吉林人民出版社)、《中国文学大辞典》(1997,上海辞书出版社),《中国民俗大系》(31卷本,任主编,2005,甘肃人民出版社)等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著作20多种,发表论文百余篇。


END





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

      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联络地位的中国机构。中心以国家四部委专家智库联合发起成立独立法人为指导,以“构建专业非遗传承体系(师承宝)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”为使命,以非遗的保护和发展为己任,以非遗现代化、品牌化、资源化、专业化发展为宗旨,通过非遗技艺知识产权体系化、数字化、存证化、授权化、加强国家有关非遗技艺与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宣传,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创新模式的研究,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培养,营造丰富繁荣的非遗知识产权授权产业化模型,构建专业非遗IP存证授权平台,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。   


Copyright©2021-2022 非物质文化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02739号-3
 
Powered by RRZCMS